
衣
综述,散文,和文章 September 15, 2023
江苏省滨海中学 汪洪峰
一看到《衣》这个题目,我就有一种想写的冲动。可转念一想,历代写衣服的文人骚客数不胜数,其中还不乏高手。比如那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一篇《更衣记》洋洋洒洒数千字,成为传世之作。而我的水准与爱玲先生相差甚远,同她一起谈衣论服简直就是自讨没趣。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有所不甘。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班门弄斧吧!毕竟“衣”这个东西很重要。
不说世界,就说在中国,衣是排在食之前的,我们通常说:“衣食住行”,以此来衡量你生活的标准。而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银河里,衣服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先说长袍吧,作为近代服饰潮流的先行者,这个开头开的差强人意。
近代中国人的思想似乎未完全开化。一身长袍穿了许久仍不愿换下。理由是穿上长袍走路有大官样儿,神气!哦?那又宽又肥的长袍一穿出来就成大官了!且不说长袍的肥大,那样式与设计[被拘束了。怪不得有洋人笑中国呆板顽固,再穿上那自以为了不起的长袍,戴上一个小官帽,活脱脱的一个孔乙己。男人的阳刚之气荡然无存,只觉得懦弱可笑。
还好当时部分中国人还是比较开明,引进了西服,孙中山还设计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使得近代前期的衣潮有了一点微弱的星光。
近代男装差强人总,却并不妨碍女装的更新。伴随西方风潮的影响,近代女装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华丽转身。
首当其推的便是新式旗袍。
在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们霸占江山的时候,女性旗袍也同长袍一样又肥又大。女性的曲线美被完全隐藏了。直到民国,女人的旗袍变形了。立竖领了,收腰了,改滚边了,口径变小了,开裆变大了。如此一变,令人眼前一亮。正如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顾曼桢、,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号称“江南第一名媛”的陆小曼,她们穿上新式旗袍,尽显艳丽脱俗,曲线尽现。一身旗袍气质焕发,轻轻招摇,杨柳小蛮腰,细细品味,怎敌回眸一笑!
一段艳丽华美的旗袍给民国也带来了浓厚的艳色,几抹桃花, 映不了丛中红。
可惜芳艳难久,华美的旗袍在统治服饰潮流的若干年后,也渐失光芒,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不起眼的风衣。
中国人对风衣产生兴趣大概是通过电影《魂断蓝桥》才产生的吧!电影中女主角费雯丽与男主角格尔分别时穿风衣的经典扮相令人难忘。所谓风衣,就是稍长的棉衣,款式多样,可以用带子束腰。风衣穿着方便,不像旗袍要一个一个打结扣。而且风衣可以御寒保暖,这可是一般旗袍所不具备的。说来也是,否则我想像不出来《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着丝质旗袍,在冰天雪地里是什么感觉。
这时候的中国开始讲实际了,做事外出有件风衣多方便,旗袍的浪漫此时不适用了。
虽然之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多种款式的服装,可都略显单调,有点一枝独秀的味道。恐怕直到现代中国,更确切讲是如今新世纪的中国,服装才个性突显,百花齐放。不谈过去了,谈谈现在我们的“衣”。
放眼街头,多种类型的服装令你咋舌。夏天女人们爱穿高腰连体裙,有些前卫女孩穿迷你裙上阵轻快活泼。而男人们则开始偏好碎花衬衫,谁说男人不能穿花的呢!冬天女人们爱穿纤体毛衫加个马甲,配个低腰牛仔裤,青春妩媚大饱眼福。而男人们则爱穿呢绒褂,配个休闲棉裤,朝气俱显。似乎生活水平变高了,人们对衣服也产生了不同的需要。人们也不再追求基本意义的穿衣,而是通过衣服打扮自己,提升气质与风格,来展示了当代人的幸福生活。
一次与朋友闲聊服装,朋友叹了一声:“这几千年的浪潮里,有多少衣饰沉浮于其中,而又有哪个是主宰?”
我会心一笑,说:“在这几千年的浪潮里,无数衣饰沉浮其中,没有什么主宰,有的只是叹息,叹息时代变化,风俗更替。叹了一年又一年,叹满了几千年。而你刚才的叹息也只能算是茫茫浪潮中的千年一叹罢了!”
嘿哼,似有些“满纸荒唐言”。我是一个学习哲学的人,我知道一定时期的社会物质存在是一定时期社会情况的反映。谁又能预知未来从而领导服装潮流呢?这是社会的自然意识,而凡夫俗子的我们几时懂得?也许永远不懂。
我是没有资历对历代服饰进行评论,这太深奥飘渺。这里的境界太深了,一件服饰却能透露一个巨大的画面,会折射出一种迷幻的光线。从服饰中可览大千世界,人生百象。
哈,我又何曾感受过服饰的变迁,只不过是在衣海中游玩了十七年而已。我又何曾感触过服饰的意蕴,只不过是在梦中遇见永恒。
一阵风把我吹醒了,我不由被我所梦见的事物感到惊奇。于是连忙起笔,写下了这篇文章,题目就叫做《衣》。
http://picm.photophoto.cn/005/007/001/00700100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