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初赛二等奖)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 王宁宇 响亮的吆喝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唤醒了沉睡的冬天。 太阳开始西斜时,老王就准时出现在车站,直到温暖的橙黄色路灯光亮起,他才离去。老王的冰糖葫芦远近闻名,街坊四邻谈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有时放学后嘴馋了,我就去买一串冰糖葫芦。即使没有钱买,我也经常站在一旁看。老王对孩子们很友善,他不会讨厌只看不买的孩子,还会跟他们聊天。 老王做糖葫芦的动作十分熟练。塑料箱里整齐地码着洗的干干净净、去了核、穿成串儿的山楂,小推车上架着的锅里滚沸的金色糖浆飘香。老王拿起一串山楂在糖的浮面儿一转,“啪”的一声拍在手边的瓷板上,顺势向后一拉。糖在冰冷的瓷板上、干燥的空气中迅速凝结的同时,老王又在做下一串冰糖葫芦了,还不忘吆喝一句:“冰糖葫芦儿——冰红糖哟——” 我常常看得痴了。我想没个几十年的经验,是不会有这么熟练的动作的。小推车前面有红色的“正宗”二字,光看这动作,就知道他一定配得上这一名号。他的年龄少说也有五十岁了,大概是从年轻时就以此为生吧?我不由得佩服他的坚持。 老王的糖葫芦很有特点。其一是糖,薄如纸,甜似蜜,金黄如琉璃,透明赛玻璃。糖葫芦顶端还有长长的糖冠,是在瓷板上拉出来的。吃的时候一定要从糖冠开始吃,随着轻轻一声脆响,那直到心窝里的纯粹的甜会让你迫不及待地继续吃下去。第二个特点是他只做山楂冰糖葫芦。现在香蕉、橘子、山药豆做的糖葫芦层出不穷,但老王的手中永远只有最正宗、最正统的红色。特点之三,即他的糖葫芦永远比别处的大而甜,而且从来没有虫蛀过的,各个表面光滑,一看就有食欲。而他的糖葫芦的价格与别处并无不同,好像他做糖葫芦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好,并不为了生计。如果要说有第四个特点,那就是他的吆喝。洪亮而浑厚的声音,地道的济南话。每当他亮开嗓子一喊,人们就会觉得仿佛自己不是在现代化的城市里,而是在旧时的街巷中。 老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几乎不再是传承,而是担当。他对冰糖葫芦的固执,使他自愿担当起传统、担当起诚信、担当起坚持。在我的记忆中,整条街上从未有过第二家卖糖葫芦的,因为人们畏惧于与这样一位敢于担当的巨人竞争。他就像一棵风雨无法摧残的树,因为内心的信念已深深扎根,不可动摇。他是一曲从老济南曲折的深巷中飘出的古谣,任何一个有感情的人都会为之动容。何为正宗?也许从老王的人格中,我们也能品出个一二来。 其实这种“老王式”的担当,存在于许多国人的意识里。许多子承父业,甚至代代相传的民间艺人、厨师、手工业者,这种担当是随着遗传基因扎根在骨子里的。历史的沿袭中,多少文化是以这种方式传承并发扬的? 不知冰糖葫芦的味道,在老王不能再做冰糖葫芦时,谁能替他担当? “冰糖葫芦儿——冰红糖哟——” 悠长的吆喝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温暖了寒冷的冬天…… (指导老师:李新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