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有感
综述,散文,和文章 September 1, 2022
近日在翻书柜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厚厚的《名人传》,安静地藏在书柜的角落。粗糙的书皮看起来十分古老,出于好奇心,我坐在家中的藤椅上,开始阅读。打开目录,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音乐巨人–贝多芬。
不到三天功夫,我读完了这本叙述了三位不同领域天才生平的书。也许是对贝多芬十分熟悉,读完《贝多芬传》我感触颇深。
贝多芬从小便热爱音乐,22岁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几年过去他仍没有受到大众的欢迎。1806年,他陷入爱河,创作了纯洁如花的《第四交响曲》,大受人们欢迎。1824年,他到达了音乐的巅峰,创作《第九交响曲》,并在1827年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他的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但家庭对贝多芬的音乐历程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家庭的穷窘,父亲的逼迫,并未让童年的贝多芬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他在22岁那年离开了美丽的家乡,对于家乡人来说,留在波恩,娶个妻子幸福地生活不是很好?但贝多芬的梦想是成为世界顶级音乐家,为人类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音乐,终生未娶。
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贝多芬怀揣着自己崇高的音乐梦想拜莫扎特为师,在今后的几年时间了创作了大量优美的乐曲。可在当时并没有感动维也纳轻浮的乐风,年轻的贝多芬也为此十分苦恼,无人问津的乐曲让他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即使如此不受欢迎,他也坚持留在维也纳,以独特的乐风伫立在维也纳音乐界的一个小角落。也是在此期间,贝多芬患上了耳疾,这对他来说算是致命的伤害,但他并没有放弃音乐,他仍满怀希望在清贫的日子里创作。1806年爱情不期而遇,让贝多芬逐渐乐观起来,创作的乐曲也逐渐被人所接受,走上了自己事业的正轨。然而未婚妻的离去又将贝多芬拽回了孤独与悲观的边缘,但他依旧创作,在颓废心态与乐观心态的互相交织之间,又创作了大量的惊世之作,也正是此时,他独特的乐风顶替了维也纳盛行的轻浮之风。在1827年,身戴着巨星光环,怀揣着自己已达成的音乐梦想,贝多芬毫无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知道有一个无人可及的音乐家叫贝多芬。无数的人都热爱着这位音乐家。有的人沉浸在贝多芬或乐观,或哀伤的乐风之中,为他独特优美的乐曲着迷;也有人被贝多芬的勇敢,坚持深深打动,以他的优良品质为自己一生做人的努力方向。
而他,则永远是我的榜样。